解读癫痫:从发病机制到日常管理

阅读2471 时间2024-11-11

**一、癫痫的发病机制** 1. **神经元异常放电**   - 正常情况下,大脑神经元通过电信号进行信息传递,这些电信号是有规律的。然而,在癫痫患者中,大脑神经元会出现异常放电。这可能是由于离子通道的功能异常导致的。例如,钠离子通道或钙离子通道的突变,会使神经元的兴奋性发生改变。当这些通道不能正常调节离子进出神经元时,神经元就容易产生异常的去极化,进而引发异常放电。   - 神经递质失衡也是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的一个因素。像谷氨酸是一种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当谷氨酸的释放过多或者其再摄取机制出现问题时,会使神经元过度兴奋。相反,γ - 氨基丁酸(GABA)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其功能减弱也会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加。例如,在某些遗传性癫痫中,GABA能神经元的发育异常或者其受体功能受损,使得抑制性信号传递不足,从而为癫痫发作创造了条件。 2. **大脑网络异常**   - 癫痫发作不只是单个神经元的问题,还涉及大脑神经网络的异常。大脑中有多个脑区通过复杂的神经连接相互沟通。在癫痫患者中,这些脑区之间的连接可能出现异常。例如,在颞叶癫痫中,海马体和杏仁核等颞叶结构与其他脑区的连接增强或者减弱,打乱了正常的大脑网络活动模式。这种异常的网络连接会使得局部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扩散到更大的脑区,引发全身性癫痫发作。   - 大脑网络的可塑性也与癫痫发病有关。在一些脑损伤或者长期癫痫发作后,大脑会发生可塑性改变。例如,大脑可能会形成新的神经通路来代偿受损的区域,但这些新通路可能会导致异常的神经活动循环,使得癫痫更容易发作。这种可塑性改变可能是通过长时程增强(LTP)和长时程抑制(LTD)等机制实现的,当这些机制失调时,就会对大脑网络的稳定性产生不良影响。 3. **病因分类相关的发病机制**   - **遗传性癫痫**:约有30% - 40%的癫痫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这些癫痫可能是由单基因突变导致的,比如某些离子通道基因的突变。例如,良性家族性新生儿癫痫就是由钾离子通道基因KCNQ2或KCNQ3突变引起的。这种突变会导致神经元的复极化过程异常,使神经元更容易产生异常放电。另外,还有多基因遗传的癫痫,其发病机制涉及多个基因的微小变化以及基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 **结构性癫痫**:脑部的结构异常是癫痫的重要病因。这包括脑肿瘤、脑血管畸形、脑外伤后的瘢痕组织等。例如,脑肿瘤会压迫周围的脑组织,破坏大脑的正常结构和神经通路。同时,肿瘤组织自身也可能会引起局部的炎症反应和代谢改变,影响神经元的正常功能,从而导致癫痫发作。脑外伤后的瘢痕组织会干扰神经元的正常信号传递,形成异常的兴奋灶,成为癫痫发作的起始点。   - **代谢性癫痫**:某些先天性代谢异常会导致癫痫发作。例如,苯丙酮尿症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代谢病,患者体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使得苯丙氨酸不能正常转化为酪氨酸,大量苯丙氨酸及其酮酸蓄积,会对大脑发育和神经元功能产生毒性作用,引发癫痫发作。另外,低血糖、电解质紊乱(如低钠血症、低钙血症)等也会影响大脑的能量代谢和神经细胞膜的稳定性,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   - **感染性癫痫**:脑部感染是癫痫的一个病因。病毒、细菌、真菌或寄生虫感染大脑后,会引起炎症反应。例如,病毒性脑炎会导致脑组织的炎症和神经元损伤。炎症介质的释放会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而且病毒对神经元的直接破坏也会干扰大脑的正常功能。在一些严重的脑部感染治愈后,也可能会留下癫痫的后遗症,因为感染造成的脑组织损伤和瘢痕形成会长期影响神经元的活动。   - **免疫性癫痫**:这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的一种癫痫类型。自身免疫反应会攻击大脑中的神经元抗原。例如,在抗N - 甲基 - D - 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中,患者体内产生针对NMDAR的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神经元表面的NMDAR结合,会导致受体的功能障碍。NMDAR是一种重要的谷氨酸受体,其功能异常会引起神经元兴奋性的改变和大脑网络的紊乱,从而引发癫痫发作。 **二、癫痫的日常管理** 1. **药物治疗管理**   - **规律服药**:抗癫痫药物是控制癫痫发作的主要手段。患者必须严格按照医嘱规律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因为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需要保持在一个稳定的水平才能有效控制发作。例如,苯妥英钠是一种常用的抗癫痫药物,它的血药浓度过高可能会引起毒性反应,如共济失调、眼球震颤等,而血药浓度过低则无法控制癫痫发作。一般来说,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癫痫类型、年龄、体重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服药频率。   - **药物副作用监测**:抗癫痫药物可能会有各种副作用。例如,卡马西平可能会引起皮疹、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患者在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可疑的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副作用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有些副作用可能在服药初期出现,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会逐渐减轻,但有些严重的副作用可能需要立即处理。   - **药物相互作用注意**:如果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需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某些抗生素可能会影响抗癫痫药物的代谢。像红霉素会抑制卡马西平的代谢,使卡马西平的血药浓度升高,增加中毒的风险。因此,患者在使用其他药物时,应该告知医生自己正在服用的抗癫痫药物,以便医生判断是否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2. **生活方式管理**   - **作息规律**: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对于癫痫患者非常重要。睡眠不足或过度疲劳都可能诱发癫痫发作。患者应该尽量保证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一般成年人需要7 - 8小时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的睡眠时间。例如,有些患者在熬夜后癫痫发作频率会明显增加。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如每天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早上7点左右起床,有助于稳定大脑的神经活动,减少发作的可能性。   - **饮食注意**:癫痫患者的饮食也有一些讲究。一般来说,要避免食用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浓茶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会刺激大脑,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另外,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癫痫,如儿童失神癫痫,生酮饮食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生酮饮食是一种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的饮食,通过改变身体的代谢方式,产生酮体来控制癫痫发作。   - **运动适度**:适当的运动对癫痫患者是有益的,但要避免过度剧烈的运动。例如,散步、瑜伽等相对温和的运动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质,改善心理状态。然而,像足球、篮球等对抗性强、身体碰撞风险高的运动,可能会导致头部受伤,从而诱发癫痫发作。患者在运动时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癫痫控制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3. **发作时的应急管理**   - **确保安全**:当癫痫患者发作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安全。将患者周围可能造成伤害的物品移开,如尖锐的器具、桌椅等。如果患者在站立位发作,要轻轻将其放倒在地上,避免摔倒受伤。可以在患者头下垫一个柔软的物体,如枕头或衣物,防止头部受伤。   - **记录发作情况**:在保证患者安全的情况下,尽量记录癫痫发作的时间、症状等信息。例如,记录发作持续的时间、是否有口吐白沫、四肢抽搐的具体表现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了解患者的病情、调整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 **呼叫急救**:如果癫痫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者患者在发作后没有恢复意识,或者发作频繁(短时间内多次发作),应该立即呼叫急救人员。长时间的癫痫发作可能会导致大脑缺氧,引起不可逆的脑损伤,所以及时的医疗干预是非常关键的。


上一篇:脑电图检查对癫痫患者的治疗有何意义?

上一篇:如何预防癫痫发作?

推荐医生

李雪琴主任

● 主任医师
● 多次参与国际癫痫病学术交流会议

杨水云主任

● 中医世家
● 从医五十余年